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河汾讲堂第196期:中国近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转型与方法论
2024-04-08

2024年3月28日晚7点,河汾讲堂第196期“历史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第三讲在JDB电子游戏平台官网主楼二层河汾讲堂开讲。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JDB电子游戏平台官网学术院长、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安介生教授,题目为《中国近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转型与方法论》,JDB电子游戏平台官网副院长周亚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周亚教授对安介生教授的学术经历以及研究方向做了简要介绍和高度评价。

安介生教授首先强调,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从未落后于世界,在近现代学科发展史上也是如此。没有落后有两个关键性的因素:一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积淀深厚,至清代,传统历史地理学发展达到鼎盛。二是当时一批杰出的中国学者一方面拥有足够的传统历史地理学的知识储备与训练,另一方面迅速领悟到现代学术发展之真谛,理念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引领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近现代转型与迅速发展。

其次,安介生教授重点讲述了促成中国历史地理学进行近现代化转型与方法,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动因:

第一,引进西方历史地理学观念。不少现代地理学家在引进外来的学术理念、从事历史地理研究方面用力颇勤,为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安教授重点介绍了张其昀、侯仁之二人在此方面的贡献。张其昀先生受到法国地理学家的影响较深,他的一系列论著开辟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体例,张先生的一些历史地理学思想论述也非常有价值,如“时不离空,空不离时。史、地二学,相辅相成”等。侯仁之先生在引领现代历史地理学事业的发展上居功至伟,侯先生曾建议将大学课程《中国沿革地理》更名为《中国历史地理》并沿续至今,编纂了《北京历史地图集》《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地理学四论》《侯仁之文集》等。

第二,改造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学。安介生教授指出,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禹贡》半月刊与“禹贡学派”的出现,是历史地理学进入由传统沿革地理学向现代历史地理学转型时期最主要的标志之一,而这一时期出现了像顾颉刚、谭其骧等具有现代社科新观念的人,让历史地理学焕发新生。顾颉刚先生是中国现代史地之学的开山大师,“古史辨”学派的领军人物,其大力提倡历史地理研究及边疆历史地理研究,创办《禹贡》等杂志,对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影响颇大。谭其骧先生是史地所的创立者,长期从事中国史和中国历史地理的教学和研究,他对中国历代疆域、政区、民族迁移和文化区域做了大量研究,对黄河、长江水系、海岸变迁均有精辟见解,建树颇多。安介生教授还指出历史没有地理就是悬空,就是讲故事。

第三,近代边疆史地与边政学的发展。安介生教授认为,谈到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史,谈到历史民族地理学渊源,还必须提到近代边疆史地研究学派的崛起。其代表人物有魏源、祁韵士、张穆等,从道光、咸丰年间开始,直到民国时期,绵绵不绝。边疆史地之学兴起的原因有三:首先,与历代王朝相比较,清代在边疆的开拓与治理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其次,在近代史上,特别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空前的、全面的危机,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列强蚕食中国领上。第三,国难当头也促使了中国士人边疆意识的转变,以往传统知识分子每每抨击统治者的开疆拓土之举为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安教授指出,所谓学术可以脱离政治,不过是迁腐之见,学术和政治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最后,安介生教授强调,了解一门学科,最方便的途径就是从该学科的学科发展史入手。学科的历史,就是学术思想的发展史,也是研究“范式”的转变历程,不同的研究范式之下,其方法论自然也会发生转变。全面总结前辈学者的学术思想与方法论实践,对于我们今天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在本次讲座中,安介生教授主要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来讲述中国近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转型及方法论变迁,通过梳理前辈学者的治学历程和成就,道出了前辈学者的成功经验,同时也为年轻研究者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借鉴。

会议尾声,周亚教授做了最后总结发言,鼓励广大学生要学有其源,学有其用,学有其神,努力学好历史地理学,积极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文字来源:杜雪

图片来源:杜雪

一审:马巍

二审:周亚

三审:向晋卫